六月份時,公司舉辦了年中大會,畢竟也是"大"企業的關係,還"搞"得挺大的。
其實當天滿有趣的一部份內容,公司請了目前高雄第一科大的行銷流通系教授,土屋仁志教授來為大家講解日本的行銷流通。
流水帳的廢言就不多贅述,相關Kotoler的理論,書也看了不少,先查了一下土屋さん的來頭。
姓名: 土屋 仁志
日本關西大學 商學博士
擅長 流通理論、國際流通經營管理
原本以為當天演講是全程英文,沒想到土屋さん的中文說的真好。
以下偷偷節錄一下土屋さん的內容。
--
在日本的便利商店行銷上,主要分為兩大策略:以開拓新市場區隔、價格競爭為主。
PART1 中高年齡市場 (以生鮮、店外照顧策略)
演講中舉了日本 7-11、Lawson、Family Mart、Circle K Sankus來說明。
我們發現,日本的行銷策略,會將年齡層、性別做出簡單劃分。
會將主要的客群都鎖定在男12-40,女12-35。
比較一下臺灣的的便利商店,似乎比日本市場要容易區分出客層,
在日本的高年齡層是比較不會去便利商店的。
於是在日本的7-11針對全國高年齡層人數分佈較廣的區域,
設定出有賣蔬菜、水果的便利商店。
這可不是臺灣7-11賣的那種不是很好吃的芭樂= =
人家可是搞得很像小型的Super Market,除了這部份外,該區域也增加了宅配+店外照顧的服務。
他們的宅配是店長親自送達,除了配送高年層訂送的物品外,
亦順便幫這些獨居的老人家處理一些他們無法做的需求(如換燈泡,打開罐子等等)。
其實台灣的市場有滿多地方跟日本很類似,
很多老人家也不願意去便利商店吧。也許某天TW小7會跟進XD?
除了7-11,日本市佔率第二的Lawson也有他的策略。
Lawson在日本算是很奇特的便利商店,他們的行銷理念,很值得做通路的人員去研究。
該品牌在日本主要的店面是白底藍字,對於中高年齡層,他們則會設計新的LOGO,
在相同有獨居老人較多的區域裡,採用較大坪數的店面,並附有餐桌、椅及其他服務,
可以讓這些老人沒事幹就到店裡消費,窩著聊天。
就好像台北的西門町麥當勞一樣吧XD
Lawson的行銷策略(個店化),等我改天研究完再來寫一篇心得吧。
目前臺灣的高齡層約佔總人口數的10%,我們拭目以待看哪間會先跟進囉。
--
PART2 女性上班族市場
這個主題就比較有文化性,在日本的20~40歲的女性,是很少到便利商店購買便當之類的。
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,大家都知道吉野家吧,在日本的文化來說,這是很Low的店。
通常都是一些男學生、或是工人、上班族男性喧嘩、吃飯的地方。
如果單身年輕女性在吉野家吃飯,是會被眾人放出怪異眼光,如果是男女朋友一起去,
大家則是會指指點點覺得這個男的亂七八糟怎麼可以帶女生吃這些。
所以,去日本玩的男女朋友,請偽裝一下吧XDD
離題太多,因為文化的關係,所以Lawson也在上班族女性分佈多的地區,
設計了女性專用LOGO,
這樣來說好了,就是把店內的產品差異化,便當類則全以女性為主的輕食,
兼賣一些化妝、醫美類產品,商品主要都會以輕體、美容為素求。
個店化的策略,會凝聚族群的討論,口碑化。
這部份比較屬於文化所形成,在臺灣的差異化或個店化的行銷,似乎就很難在連鎖體系下產生。
--
PART3 小朋友市場!?
講到這邊,又開始文化性了,不過行銷在地化是必行的,真的能品牌全球統一化而成功的,
我想應該目前印象中只有海尼根吧。
日本的女性大多數都是結婚就準備在家帶小孩,在小孩長大到一定程度前,
大概是沒機會去逛百貨公司這些地方。所以Lawson又設計了新LOGO,
主要是以小朋友為主,讓這些媽媽可以把小孩寄在便利商店中,
就像台灣的一些麥當勞附設遊樂區,店中的商品也是完全主打客群"小孩與媽媽",
這樣的個店化策略,可以明確的由文化性去抓取族群。
相對行銷精準度也是非常高的。
Lawson的行銷策略,其實滿適合在大陸發展,就如同當初康師傅在大陸的策略相同。
牛肉麵也要分區域去製作的方式,造就今天的康師傅。
如果大家有機會到日本自助旅行,可以多看看Lawson體系下的便利商店喔。
http://www.lawson.co.jp/index.html
目前lawson已經在上海開了286間店,這樣個店化行銷在大陸會成功嗎?
我們拭目以待。
- Jun 04 Mon 2007 10:22
【土屋仁志 教授】行銷演講[上] 便利商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